2024 企業瘋 AI!生成式 AI 投資翻六倍,下一步棋怎麼走?(趨勢全解析)
生成式 AI 不再只是口號!2024 企業砸重金,投資額飆升至 138 億美元。從最夯應用到技術挑戰,再看未來三大趨勢,一篇搞懂 AI 如何改變你的工作與生意。
生成式 AI 投資大爆發:不再是未來式,而是現在進行式!
說到 2024 年,科技圈最熱的話題,絕對少不了「生成式 AI」。但你知道嗎?這波浪潮已經不只是科技巨頭的遊戲,而是全面席捲了各行各業的企業。數據會說話:今年企業在生成式 AI 上的支出,預計將達到驚人的 138 億美元!
這是什麼概念?跟 2023 年的 23 億美元相比,足足增長了超過六倍!這可不是小數目,它清楚地告訴我們:生成式 AI 已經擺脫了那種「嗯,聽起來很酷,但以後再說」的未來技術形象,正式成為驅動現代商業運作的核心引擎。
錢從哪來?創新與轉型的雙引擎
你可能會好奇,這麼大筆的投資,錢都從哪裡來?其實主要有兩大來源:
- 大約 60% 的資金來自企業的「創新預算」,也就是專門用來嘗試新事物、尋找突破點的經費。
- 另外 40% 則是來自更長遠的「戰略規劃預算」。更有趣的是,很多時候這並不是額外增加的開銷,而是企業重新調配現有資源,把錢優先投入到更有潛力的地方——也就是生成式 AI。
這代表什麼呢?企業高層們已經看得很清楚,投資 AI 不是錦上添花,而是攸關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佈局。而且,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悄悄改變了。
從「練功」到「實戰」:應用層才是重頭戲
過去大家可能更關注那些厲害的基礎模型(像是 GPT-4 或 Claude),但現在,企業的投資重心正快速轉向「應用層」。也就是說,大家更關心的是:怎麼把這些聰明的 AI 技術,實際應用到每天的工作流程裡,解決實際問題,帶來真正的效益。
今年,光是應用層的投資就高達 46 億美元,增幅接近八倍,速度遠遠超過了基礎模型的研發投入。這顯示出企業渴望將 AI 落地,讓它成為優化工作、甚至開創新業務的得力助手。
錢都花在哪了?五大熱門應用場景揭秘
企業都是很實際的,錢當然要花在刀口上。他們發現,平均每家公司都能找出 10 種以上可以導入生成式 AI 的地方,其中更有將近四分之一(24%)被列為「趕快做」的優先項目。那麼,哪些應用最受青睞,最有機會帶來高投資回報率(ROI)呢?
根據調查,目前最受歡迎的前五名是:
- 程式碼輔助工具 (51%): 這絕對是工程師們的福音!像是大家可能聽過的 GitHub Copilot 或 Codeium,它們就像隨身的小助教,能即時提供程式碼建議、自動補全、甚至幫忙除錯,大大提升開發效率和程式碼品質。
- 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 (31%): 無論是對外服務客戶,還是對內支援員工,AI 聊天機器人都能提供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即時回應。像是 Aisera 這類平台,能有效分擔客服壓力,提升使用者滿意度。想像一下,半夜遇到問題不用再苦等上班時間,是不是很棒?
- 企業內部搜尋 & 數據提取 (分別佔 28% 與 27%): 公司內部資料總是散落在各處,找個文件像大海撈針?Glean 這類的工具,就像企業內部的 Google,能整合不同系統的資訊,讓你快速找到需要的資料,甚至自動提取關鍵內容。這對知識管理和決策效率的提升非常有幫助。
- 會議摘要自動生成 (24%): 開完會還要花時間整理冗長的會議記錄?太沒效率了!Otter.ai 這類的工具可以在會議進行中即時轉錄語音,並在會後自動生成重點摘要和待辦事項。省下來的時間,可以做更多有價值的事。
- 智慧代理與工作流程自動化: 這是一個更進階、也更令人興奮的領域。目標是打造出能自主學習、判斷並執行任務的「AI 員工」,自動處理更複雜的工作流程,例如自動回覆 Email、管理訂單、甚至進行初步的數據分析。這不只是單點的效率提升,而是可能重塑整個營運模式。
看出來了嗎?這些熱門應用,核心目標都圍繞著「提升效率」和「提高生產力」。生成式 AI 正在成為企業降本增效、釋放員工潛力的重要武器。
不只是 IT 部門的事!AI 投資遍地開花
過去提到 AI,大家可能直覺想到是 IT 或數據科學部門的事。但 2024 年的情況顯示,AI 的影響力已經擴散到企業的每個角落:
- 技術核心部門 當然還是主力:IT 部門佔了 22%、產品與工程部門 19%、數據科學部門 8%,加起來幾乎佔了一半的投資。
- 面向客戶的部門 也不落人後:客戶支援佔 9%、銷售 8%、行銷 7%。顯然,用 AI 提升客戶體驗和銷售成效,是大家共同的目標。
- 後勤支援部門 同樣積極:人力資源(HR)和財務部門各佔 7%。無論是招募流程優化、員工服務,還是財務報表分析,AI 都能派上用場。
這種跨部門的廣泛投資,再次證明生成式 AI 已經是影響企業整體營運的「全方位選手」。
自己做還是買現成的?企業的兩難選擇
當決定要導入 AI 時,企業面臨一個問題:是自己組團隊開發(Build),還是直接採購市面上的解決方案(Buy)?
有趣的是,今年的情況和去年大不相同。2023 年,高達 80% 的企業傾向直接購買外部工具。但到了 2024 年,內部自行開發和外部採購的比例幾乎達到了平衡(47% vs 53%)。這顯示企業在內部培養 AI 能力方面,有了顯著的進步,也更願意投入資源自己打造符合需求的工具。
那麼,企業在做這個選擇時,最看重什麼呢?
- 投資報酬率 (ROI) 是最重要的考量 (30%):導入 AI 最終還是要看能不能帶來實質效益。
- 產業客製化程度 緊隨其後 (26%):通用的工具雖然方便,但不一定能完全符合特定產業的特殊需求。
這聽起來很棒,但挑戰呢?
當然,導入 AI 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。許多試點計畫最終未能成功推行,主要原因包括:
- 實施成本太高 (26%): 不僅是購買工具的費用,還包括整合、訓練、維護等隱性成本。
- 資料隱私和安全疑慮 (21%): 如何在運用 AI 的同時,確保敏感資料不外洩,是企業非常關心的議題。
- 投資報酬率不如預期 (18%): 有時候,實際效益並沒有當初設想的那麼好,導致計畫難以持續。
這些挑戰提醒我們,導入 AI 不能只看技術本身,更要周全考慮成本、風險和實際效益。
打好地基:現代 AI 技術架構往哪走?
要讓生成式 AI 順暢運作,底層的技術架構(也就是所謂的技術堆疊)非常重要。好消息是,這個領域正逐漸成熟穩定。
其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 檢索增強生成 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, RAG) 架構的普及。簡單來說,RAG 讓 AI 模型在回答問題或生成內容前,能先去「查找」相關的、最新的、或企業內部的特定資料,再結合這些資料來產生更精準、更可靠的回應。這種架構的採用率,從去年的 31% 大幅提升到今年的 51%,顯示它已成為主流。
模型大戰與數據基石
在更底層的基礎模型方面,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:
- 基礎模型市場: 曾經獨佔鰲頭的 OpenAI,市佔率下滑至 34%。而 Anthropic 公司推出的 Claude 3.5 Sonnet 模型,因為表現亮眼,市佔率顯著增長到 24%。這表示企業有了更多選擇,不再只有單一依賴。
- 數據基礎設施: 為了更好地支援 AI 應用,專門設計的原生向量資料庫(例如 Pinecone)越來越受歡迎,它們能高效地儲存和檢索 AI 理解世界的方式。同時,傳統的數據處理平台(ETL)也在努力轉型,希望能更好地滿足 AI 時代的需求。
這些技術層面的進展,都在為生成式 AI 的大規模應用鋪平道路。
未來已來?三大趨勢不容忽視
展望未來,生成式 AI 的發展將會更加精彩。根據專家預測,有三個關鍵趨勢將深刻影響未來幾年的商業格局:
-
智慧代理 (Intelligent Agents) 將掀起下一波革命: 這不只是自動化腳本,而是能自主學習、決策、甚至代表人類執行複雜任務的 AI 代理。想像一下,AI 代理能自動幫你處理郵件、管理行程、甚至完成初步的市場分析報告。它們預計將在規模達 4,000 億美元的軟體市場,以及高達 10 兆美元的服務經濟中,帶來顛覆性的改變。同時,這也會帶動對高效能運算、雲端和邊緣運算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。
-
AI 新創公司將挑戰現有巨頭: 別小看那些靈活、專注於 AI 的新創公司!它們往往更能快速迭代、推出創新的產品和服務,直接挑戰那些在位已久的市場領導者。從 IT 外包服務到傳統的軟體大廠,都將面臨來自這些 AI 原生世代的激烈競爭。這也可能促使更多企業間的併購與合作發生。
-
AI 人才荒將會更嚴重: 這是個有點矛盾但又非常現實的問題。隨著 AI 系統越來越普及、越來越複雜,懂得開發、部署、維護和管理這些系統的專業人才,將變得極度搶手。企業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 AI 人才,勢必會展開一場「搶人大戰」,高薪挖角可能成為常態。
面對人才短缺,企業該怎麼辦?專家建議多管齊下:
- 內部培訓: 與其大海撈針,不如好好培養自家員工,提升現有團隊的 AI 技能。
- 產學合作: 跟大學或研究機構聯手,從源頭培養未來的 AI 人才。
- 彈性用工: 不一定要請全職,透過專案外包、顧問合作等方式,靈活運用外部專家資源。
- 提升待遇: 拿出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,才能吸引並留住頂尖的 AI 人才。
這三大趨勢彼此關聯,共同勾勒出未來 AI 發展的樣貌。企業需要密切關注,及早規劃,才能在這場變革中站穩腳跟。
結語:擁抱 AI,共創未來
總而言之,生成式 AI 已經從一個時髦的技術名詞,進化成企業營運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。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,改變我們工作的方式、企業經營的模式。
未來,AI 技術的持續進步,將高度依賴應用層面的創新突破,以及更穩定、更高效的底層技術支持。這是一場充滿機會與挑戰的技術革命。
如果你也是一位對未來充滿熱情、希望利用 AI 開創一番事業的創業家或企業領袖,我們非常期待與您交流,一起探索這片藍海所蘊藏的無限可能!